[GI] 一篇呼籲醫藥研究應更細緻納入性別考量的意見
2015/4/28
一般來說,對疾病過程和治療的多數認知始於臨床前研究(preclinical studies),這些研究多半使用非人類的動物和細胞,卻長期在未合宜考量生理性別的情況下進行著。當研究者忽略某一性別時,就等於冒著驟下錯誤結論的風險。男性生理性別偏見(male sex bias)在藥理學和神經科學中尤為顯著,女性生理性別偏見則在免疫學中最為普遍。
為改善此一情形,NIH最近制訂政策,要求申請計畫者回報其臨床前研究中細胞和動物的生理性別平衡之情形。Klein等(2015)認為,不僅應在研究中納入男女性別,也應該進行生理和社會性別分析,因為將不同生理性別納入研究變項,可促進疾病機制(mechanisms)的發現,並可能拯救性命。作者也指出,將生理性別之分析作為變項在多數研究中不會花費更多金錢,且就長期來看將更省錢。
相對於生理性別,社會性別(gender)是社會文化過程的集合,其並與生物性(biology)相互影響,Klein等也指出社會性別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例如對人類研究來說,社會性別與形塑陰柔(feminine)和陽剛(masculine)行為的文化態度相關;對動物研究而言,社會性別和研究者對於雌雄動物的處理與態度有關,比方說將雌雄鼠置於一處或分開常會導致差異結果。
最後,Klein等主張必須教育科學研究者將生理性別視為生物性變項的重要性,並認為此舉最終將會提升科學的品質。